科研项目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16-05-23 11:02:00   来源:437必赢会员中心   点击: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牢记使命 不负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17日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与会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努力把研究、思想、水准提升到新的水平,做到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清楚表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说,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更加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着力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视不够的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总结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并在讲话中提出要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说,“这提升了我们思考问题的高度,开阔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视野。”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很庆幸自己身处这样波澜壮阔、变革创新的伟大时代。”钟君说,能够见证并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小康的决胜、民族的振兴、学术的繁荣,是幸运更是责任,自己生逢其时,决不能辜负时代,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及规律,我们用它不仅可以科学地解释现实,更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安东说,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坚持则会失去灵魂、失去方向。

  “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说,在当今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以复杂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哲学社会科学阵地。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以巨大鼓舞,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坚定信仰,练好内功。”沈壮海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表示,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加快,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实践领域出现了许多复杂疑难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很难在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更无法照搬国外的经验,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更好地解决法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认为,中国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震撼了世界,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提升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

  “实现这个转化,关键在于理论创新和话语建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是中国话语建构成功的关键。”张维为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认为,发展中国家有较为相同的条件、挑战和机遇,来自中国的理论创新不仅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也将有助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低收入、中等收入陷阱。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既要回首历史、积极传承,又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说,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应当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思想资源,努力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是座谈会上最年轻的发言代表。他认为,青年学人拥有外语优势,具有全球视野,比较善于用中外都能听懂的话语表达,如果能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把握时代的潮流,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释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以及背后的制度安排,一定能够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软实力。

  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表示,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只重要的队伍和力量,要将其凝聚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保证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行的正确方向。只有通过党的领导,才能有力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颜晓峰说。(执笔记者:华春雨、吴晶,参与采写:高楠、张华迎、刘嫄


Baidu
sogou